卜名居>康熙字典>挠字的含义

挠字的读音为náo 用于起名: 不适用

五行:  偏旁: 繁体: 常用性别: 男女可用

结构:左右结构 康熙笔画:16 音调:2

挠字含义:【挠】1.阻碍;搅扰:阻~。 2.弯曲;屈服:不屈不~。 3.搔;抓:~痒痒。

取名寓意:【挠】挠这个字有抚慰、排遣烦恼、挑战、寻觅、治愈、引领等美好寓意,可以为孩子们起一个充满勇气、智慧、希望和治愈力量的名字。

康熙字典

带挠字诗句

【挠】来自唐诗:元稹所著《相和歌辞。当来日大难》轮轴自挠,牵制不停。
来自宋词:柳永所著《倾杯》赢得空使方寸挠。

挠字的基本解释

【挠】☆挠 <动>
☆(形声。从手,尧声。本义:扰乱)
☆搅,搅动。如:挠酒(搅和酒浆);挠搅(搅拌)
☆阻挠。如:挠抑(阻挠抑止);挠格(阻挠,抗拒)
☆恼乱,烦扰。如:挠扰(烦扰;骚扰)
☆搔;抓。如: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;挠腮撧耳(抓搔腮颊,揪扯耳朵。形容慌乱焦急)
☆屈服。如:挠志(挠屈志节);挠情(曲徇私情)
☆弯曲。如:挠折(弯曲折裂)
☆挠 <形>
☆弱 。如:挠弱(怯弱胆小);挠坏(败坏)

挠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【挠】【唐韻】奴巧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女巧切,?鐃上聲。【說文】擾也。【釋名】物繁則相雜撓也。【左傳·成十三年】撓亂我同盟。【註】乃卯反。或作摎。 又【說文】一曰捄也。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尼交切,音鐃。抓也,搔也,亦擾也。又屈也。【孟子】不膚撓。【趙岐註】讀平聲。或作?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女敎切,音鬧。義同。【左傳·成二年】畏君之震,師徒撓敗。【史記·酷吏傳】所愛者,撓法活之。【前漢·劉向傳】不撓衆枉。 又【唐韻】呼毛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呼高切,?音蒿。攪也。【前漢·鼂錯傳】匈奴之衆易撓亂也。【註】火高反,其字从手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爾紹切,音繞。亦屈也。與揉同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人要切,饒去聲。纏也。與繞同。【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】名家苛察繳繞。或作撓。 又【集韻】馨幺切,音嘵。撓挑,宛轉也。【正字通】撓橈,从手从木,古互通。與鐃从金,音同義異。
考證:〔【前漢·劉向傳】守正不撓。〕 謹照原文獨處守正爲句,不撓衆枉爲句。謹據改爲不撓衆枉。

关于本站 | 联系我们 | 友情链接 | 免责声明 | 网站地图

Copyright © 2018 - 2025 www.bumingju.com 卜名居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4242237号-3